常常收到很多私訊問:
『我右大腿常常覺得很緊繃,是什麼原因?』
『我轉脖子的時候會有卡卡聲,這樣正常嗎?』
『我骨盆前傾,可以治療嗎?』
『我自從上次打球後,肩膀就一直卡卡的,是為什麼?』
『我右邊圓肩,要怎麼改善?』
『我有脊椎側彎,有辦法透過運動變回來嗎?』
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回覆,或給答案。
沒有看到實際狀況、實際的評估以及細問整體狀況,
給出來的答案並不一定準確。
我們看/感受到的現象的背後可能有其他潛在問題,需透過完整現場評估才會了解。
很多身體問題不是我們想想的那麼單純,用問的就可以找到答案。
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,我是怎麼做評估與找出病因的。
在謎團裡找答案是治療師的職責
相同的『症狀』、『現象』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,
自身的身體問題不一定能直接應用在另一個人身上。
以下是我的思考脈絡:
一、病史
- 了解個案的舊傷、受傷時間等。
- 紀錄是否有癌症史、心臟病史、家族遺傳疾病等。
- 藥物使用:止痛藥、血壓血糖藥物、類固醇、注射。
二、生活型態、習慣
- 了解個案的工作性質:久坐、久站、無固定姿勢、需要搬運、長途開車等。
- 了解個案的習慣:交通方式、居家環境、作息、睡眠、運動習慣等。
三、骨骼&結構完整性
- 確認骨骼結構完整性:X光、核磁共振、斷層掃描、超音波影像。
- 判斷或排除骨骼結構的問題:關節退化、椎間盤問題、關節錯位、半月板完整性等。
- 測試關節活動程度:哪裡會卡住,哪裡關節會不順。
四、肌肉與其他軟組織
- 確認軟組織完整性:超音波影像、關節鏡紀錄、核磁共振等。
- 判斷或排除肌肉軟組織結構問題:腫脹、撕裂傷、斷裂、纖維化等。
- 測試軟組織彈性:太緊繃、太鬆。
五、動作控制能力
- 測試各種動作的動作品質:體態、姿勢、上下樓梯、做家事、運動專項。
- 呼吸型態:速度、方法、觀察代償。
六、情緒
- 工作或受傷後的壓力
- 當下心情
- 了解個案個性
七、其他內科問題
- 三高:血壓、血糖、血脂
- 腸胃問題:消化不良,胃食道逆流
- 賀爾蒙:懷孕、生理期、更年期
- 心肺功能:阻塞性肺部疾病、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