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平足必看!足弓要撐起來除了靠足底筋膜還有…

並不是腳趾抓抓毛巾就能了事

扁平足是什麼

扁平足是低足弓的俗稱。
可能因為先天發育問題、肌力不足、足部受傷、退化、體重過重所產生。

扁平足族群有幾個常見的外觀表現:

  1. 內側的足弓空隙少,大拇指關節內側有厚厚的繭。
  2. 從足部後方看,會看到跟骨往內塌陷。
(左)足部內側沒有足弓,大拇指關節常有紅腫。(右)腳跟往內倒。

3.從足部上方觀看,可以看到足部重心往中間跑,伴隨拇指外翻與足外八。

4. 鞋底內側磨損很厲害,鞋跟的歪到裡面,楦頭的大拇指處變形或磨損。

(左)拇趾外翻,有時大拇指會跑到食指上。(右)鞋子後方變形塌陷。

觀察看看你符合哪幾項?

扁平足兩種分類

大家都講得差不多XD還是貼上來比較好講下一段。

結構性扁平足

結構性扁平足意指骨骼結構上的歪斜導致的低足弓。
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不論足部有沒有承重,足弓都是塌陷的。

結構性扁平足大部分是先天造成、骨骼發育不良、骨骼退化導致
常見的有:唐氏症、腦性麻痺、先天性垂直距骨、類風濕關節炎。

功能性扁平足

因為肌肉張力不足或曾經受過傷導致足弓支撐力下降所致。
簡單的說法是你的軟組織與肌肉撐不了你的體重。
大部分有扁平足的人屬於這類

分辨方法是在站立時(足部承重)足弓塌陷,而腳懸空時(足部非承重)可以看到些微的足弓弧度。

常見的有:唐氏症、腦性麻痺、肥胖、腳踝曾經扭傷、身體全身張力低(懷孕時期常見)、肌力不足、韌帶鬆弛等等。

以下是針對功能性扁平足進一步介紹

足弓是如何形成&被破壞的

大部分的人認為足弓僅靠『足底筋膜』還有『脛後肌』支撐,事實上還有非常多,一起來看看吧!

提供足弓支撐的肌群有:

  1. 脛後肌(Tibialis posterior):肌肉直接附著在舟狀骨與楔骨上。直接提供足底的支撐。
  2. 脛前肌(Tibialis anterior):連結足部內側與小腿前側,幫助足弓拉提。
  3. 屈姆長肌(Flexor hallucis longus):附著在第一腳趾與小腿上,使大拇指彎曲,讓抓地力更好。
  4. 拇指外展肌(Abductor hallucis):顧名思義讓大拇指打開(大拇指與食指分開),可以防止拇指外翻,進階幫助足弓支撐。
  5. 小腿後肌(Gastrocnemius & soleus):這肌肉雖然主要用於踮腳尖與跑步,但藉由小腿後肌的收縮,可以間接讓足底筋膜的張力增加,促進足弓的支撐。
  6. 臀部肌群(Glutes):包含臀大肌、臀中肌、梨狀肌。這些肌群幫助髖關節外轉與外展,防止膝蓋內扣與足外翻。可以影響整個腿到足部的排列。

提供足弓支撐的非自主收縮性組織有:

  1. 足底筋膜(planta fascia):一大片傘狀筋膜存在腳底與五個指頭。
  2. 彈簧韌帶(spring ligament):連結跟骨與舟狀骨的韌帶。少了他的支撐,舟狀骨會往下掉讓足弓支撐減弱。
  3. 三角韌帶(deltoid ligament):存在腳踝的內側,防止足部往內塌陷。

足弓是需要靠肌肉、韌帶、筋膜合作而成的!
當其中有幾項鬆弛或受傷,都會讓足弓的支撐變差導致扁平足!

下一篇會寫到『如果我有功能性扁平足怎麼辦』敬請期待~

參考資料:

Toullec E. Adult flatfoot. Orthop Traumatol Surg Res. 2015;101:S11–7.

Daniels and Worthingham’s Muscle testing. Techniques of Manual Examination 8th Ed.

--

--

杜婉瑜 Diane

醫骼運動物理治療所 創辦人 |桃園|脊椎矯正|產後運動|動作矯正專家NASM- 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