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經成人了,脊椎側彎還需矯正嗎?
最近我遇到一位脊椎側彎個案,故事是這樣的:
小時候被診斷出脊椎側彎,因不嚴重所以沒有治療。
長大後在某次的體檢,照X光發覺自己脊椎側彎角度有些增加。
怕以後會越來越歪,所以想說還是得處理。
以為脊椎惡化只有青少年會遇到,沒想到成年人也會?
不曉得成年人矯正脊椎是不是必要的?
你是否曾經也問過類似的問題?快來看看!
惡化風險是關鍵
脊椎會不會惡化、要不要矯正主要依據『脊椎側彎的惡化風險』值。
惡化風險是根據骨齡、脊椎側彎角度(Cobb angle)以及實際年齡所得到的。
骨齡是從0–5排序,5代表成年、0代表尚未發育。
通常高中以上的人骨齡為5,也代表身高不會再變化。
計算惡化風險
第一步,先計算惡化因子。
例子1:25歲 (以18歲作為實際年齡帶入公式計算),骨齡5,脊椎側彎角度30度。計算出的惡化因子是0.8。
例子2:19歲 (以18歲作為實際年齡帶入公式計算),骨齡5,脊椎側彎45度。計算出的惡化因子是1.7。
第二步,對照表格得到惡化風險。
例子1:惡化因子0.8,對照表格後惡化風險為<10%(可從事一般運動,定期追蹤即可)
例子2:惡化因子1.7,對照表格後惡化風險為60%~70%(需做復健治療,必要時穿著背架)
其他會讓脊椎惡化的因素
成人脊椎側彎常常合併其他問題,不像青少年那麼單純。
除了測量脊椎角度以及計算風險值以外,有其他的惡化因素需要考慮:
- 骨質疏鬆:骨質疏鬆者容易讓產生壓迫性骨折,進而讓脊椎排列異常。
- 肌少症:肌肉無力者容易影像脊椎直立功能。
- 生活習慣不良:喜歡久坐或坐姿不良者會加劇脊椎的歪斜。
- 脊椎退化者:俗成長骨刺,這種不穩定也容易產生歪斜。
- 神經疾患引發脊椎側彎:例如中風,兩側肌肉張力不對等的狀況下,使脊椎不穩定而導致側彎。
治療方向
惡化風險 < 40%者
可進行觀察與追蹤,治療方向可以『維持角度』、『減少症狀』為主。
追蹤的頻率大約為一年1–2次,
若發現角度持續小幅度增加,需要調整生活習慣或接受物理治療喔!
惡化風險40%~60%者
需進行積極矯正,透過物理治療與矯正型運動減少側彎角度。
惡化風險 > 60%者
除了矯正型運動,需搭配背架的穿戴。
也有研究指出,成人的脊椎側彎最好控制在30度以內。在這個範圍內,惡化風險相對也會少很多。
你需要做….
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脊椎側彎會不會越來越嚴重
或需要什麼樣的治療
你可以 — — — —
第一步:至骨科、復健科、脊椎側彎中心進行X光檢查。從X光即可計算側彎角度以及骨齡(通常成人骨齡是5)。
第二步: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向,以及心目中治療目標。
第三步:若還有其他疑慮,拿著拍好的X光片多方參考看看。
脊椎歪了才矯正是痛苦事(而且很漫長)
最好是平常養成好習慣 好好的預防
參考資料:
2016 SOSORT guidelines: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scoliosis during growth
Weiss. Physical therapy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idiopathic scoliosis-review with the focus on inclusion criteria. Scoliosis. 2012,25;7(1):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