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肩不一定要練背

杜婉瑜 Diane
Mar 22, 2023

圓肩(round shoulder)大概是這幾年在姿勢矯正、肩頸痠痛、健身領域被討論最多的議題。許多文章已經有針對圓肩做過許多介紹與成因,提供改善圓肩的建議不外乎:練背、放鬆胸大肌、姿勢調整等等。

除了上面的建議,這篇文章提供其他關於『圓肩』的想法與改善的方式。

先找到造成圓肩的『原因』

圓肩可能伴隨疼痛、痠痛、頭痛、緊繃、疲勞、喘、無力、麻木等問題。
因此很多人會誤把『只要圓肩改善了』就『能解決我的問題』連在一塊,一昧地改善肩膀外觀的問題。

這邊想要先跟大家講一個觀念,
解決圓肩之後,原有的問題不一定會得到改善。可能還要尋找更源頭的問題。圓肩是一個『現象』或『結果』,是由很多問題產生。

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問題源頭:

  1. 習慣某一個固定姿勢:無意識減少身體的自由度。
  2. 直立能力下降:大腦無法提供正確的指令,肌肉筋膜無法運作。
  3. 核心失能:呼吸功能受限、腹內壓減少會和圓肩呈現負循環。
  4. 柔軟度下降:可能是肌肉、關節等物理性的限制。
  5. 身心、睡眠問題:壓力、情緒表現影響日常姿勢。

改善圓肩之餘,也要正視源頭問題

不論你是醫事人員、非醫事人員身體工作者、受疼痛困擾的民眾,希望能給你們更多關於改善圓肩的想法~

一、改變習慣與姿勢選擇

習慣問題與神經控制有關係。一旦圓肩成為習慣,要從大腦開始調整起。
可以從兩方面下手:

  1. 調整作息與環境,減少暴露於傷害的時間:
    減少坐著時間,增加活動時間。例如:每一小時活動5分鐘、調整工作檯面高度。
  2. 增加姿勢自由度:
    讓大腦學習所謂相對好的姿勢,讓身體能切換自如。例如:讓部分體重靠在桌面上、學習身體獨立挺直等。

切記!沒有絕對的『正確姿勢』,畢竟每一個人的生活需求與環境都不同。不可能坐著每一分鐘都是抬頭挺胸的狀態。
我們的目的是讓身體能夠有更多的姿勢選擇,累的時候可以自主切換,減少疲勞。

二、建立直立能力

大腦、身體會因為長期姿勢不良、受傷等原因『忘記』直立的感覺,圓肩及其他不良姿勢會伴隨而來。
當身體喪失直立的能力時,常常呈現的姿勢是身體前屈的狀態。

各種身體屈曲的姿勢,常伴隨圓肩

動作學習、神經肌肉控制可以讓大腦與身體重建『直立』的概念。
在臨床上有許多方式增進直立張力:紅繩(redcord)、動態神經穩定術(DNS)、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術(PNF)、功能性訓練等。

在訓練肌力之前(尤其是前面提到的背肌),建議先有直立能力再負重。

三、建立核心功能

核心肌群會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一個支持的角色。當核心肌群失能時,身體的張力會有所改變
這裡舉一個常見的例子:
腹內斜、腹橫肌支撐力不足導致表面腹肌過緊 → 當腹肌過緊時,身體會被往前拉 → 身體被往前拉呈現屈曲狀態時,核心肌肌群會更難發揮功能。

關於核心肌群的詳細介紹可以看這邊:核心肌群無力和疼痛有關?

四、增加肌肉彈性、關節活動度

治療時,解開肌肉、關節、筋膜等物理性限制,可以更有效的調整身體或進行其他訓練。
有些建議放鬆的部位供參考:

  1. 胸大肌、胸小肌、闊背肌:直接可以減少肩部內旋的拉力。
  2. 胸椎:讓身體更好直立。
  3. 肋骨&胸腔:讓橫隔膜(核心之ㄧ)發揮作用,呼吸會更順利。
  4. 腹部肌群:淺層腹肌太緊繃會讓淺前線、淺背線之間張力不均。

需要放鬆哪些部位需評估後依個案狀況調整。

五、透過轉介,改善心理壓力與睡眠品質

研究指出情緒會影響身體姿勢表現。
壓力大或睡眠不足時,身體容易處在前屈的姿勢。
若只調整姿勢問題而忽略心理問題,改善效果可能有限或不持久。

當個案談到他:睡不好、頭容易痛、呼吸困難、專注力差、消化不良。壓力、憂鬱、焦躁等問題可能需要同步處理。
建議可以轉介諮商或是心理醫師。

人體是複雜的個體,如果要真正解決問題也需要全盤考慮。
這篇文章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想法~
身體的變化不僅現在今天寫出的內容裡,需要靠經驗和專業挖掘~

我在這裡服務:醫骼運動物理治療所

參考資料:
Lopez LD, Reschke PJ, Knothe JM, Walle EA. Postural Communication of Emotion: Perception of Distinct Poses of Five Discrete Emotions. Front Psychol. 2017,16;8:710.

Louw A, Diener I, Butler DS, Puentedura EJ. The effect of neuroscience education on pain, disability, anxiety, and stress in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. Arch Phys Med Rehabil. 2011;92(12):2041–56.

--

--

杜婉瑜 Diane

醫骼運動物理治療所 創辦人 |桃園|脊椎矯正|產後運動|動作矯正專家NASM- C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