評估的心路歷程&想法
因為資訊量有點大所以花了許多時間評估,
個案有症狀的地方僅有大腳趾指甲上,且稍微一壓就會有刺痛感。
分享一下我評估這個案的邏輯
第一:脊椎側彎評估
個案提到有脊椎側彎(但當天沒有片子可以參考,懷孕中也無法照x光),因此我拿了脊椎側彎量角器scoliometer做一個篩檢。
測量結果:脊椎的旋轉只有1–2度(正常範圍是5度以內)。
所以先排除脊椎結構側彎造成麻的因素。
第二:椎間盤評估
個案說有椎間盤凸出,但細問下並沒有做核磁共振mri診斷。
醫生只單照x光片就下判斷,這讓我覺得匪夷所思。
(附帶一提,要診斷椎間盤突出並且造成神經的壓迫,是需要核磁共振的,x光片看不出來)
做了許多脊椎動作測試,並沒有任何動作會讓患部症狀加劇,因此先排除這個可能性。
到這邊就覺得!還好他沒有開刀!
第三:懷孕&神經
接下來是懷孕,目前個案懷孕5個月,肚子不算大。
評估時觀察個案動作也算靈活,並沒有因為懷孕而有所受限。
但也有壓迫到坐骨神經的可能性,使腳趾麻木。
詢問後,個案說在孕前就已經有腳趾麻狀況了,懷孕後也沒有加劇。做簡易的直抬腿測試SLR也是陰性。
因此懷孕因素先排除。
第四:小腿&腳趾張力
中軸評估完,接下來找局部的問題。
小腿的張力算是平均,沒有特別緊繃之處。
按壓個案的大腳指指甲立即有電到的感覺。
觀察腳指頭外觀,大腳指與食指之間的腳背非常慘白,幾乎沒有血色。
因此懷疑是大腳指附近張力產生的神經壓迫與循環的影響。
第五:重心&站姿
請個案站著,觀察其足底的承重。
發現個案重心較多放在大腳趾的內側,而大腳趾呈現內璇的樣子。
大腳指側方楦頭的地方也有紅印和繭。(左下圖)
表平常站著時這個地方承受了一定的壓力。這是足部拇指外翻的常見表徵。
我將大腳趾和食指分開,並且將之稍微往外旋方向伸展約3–5分鐘。
可以觀察到血色稍微恢復,按壓拇趾指甲時,刺痛感降低約一半。
評估到這邊可以確定麻刺的症狀,不是因為脊椎造成的神經壓迫。
而是腳趾拇指外翻造成的局部性神經壓迫。
可能影響到的神經包含:淺腓神經、深腓神經。
這次給予個案的回家建議是:
- 調整足部重心,讓他不要一直壓到足內側
- 練習打開大腳趾與食指之間的距離(用腳趾比✌️)
- 泡腳促進循環
- 按摩大腳趾和食指之間腳背的位置,增加代謝與血流
2週後的個案覺得症狀好很多。
這個案讓我們學到幾件事
- 評估就是不斷的在rule out (排除問題),找到最符合個案「現況」的問題根源。問題可能會時間改變,所以需要定期複評。
- 神經壓迫不一定是脊椎造成的,局部的緊繃或高張也可能讓神經阻礙。
- X光不是萬能的,如果懷疑有軟組織的問題,就需要進一步做核磁共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