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 in app

Sign In

Write

Sign In

杜婉瑜 Diane
杜婉瑜 Diane

87 Followers

Home

About

May 9

線上問診問不出東西,實際評估最準

常常收到很多私訊問: 『我右大腿常常覺得很緊繃,是什麼原因?』 『我轉脖子的時候會有卡卡聲,這樣正常嗎?』 『我骨盆前傾,可以治療嗎?』 『我自從上次打球後,肩膀就一直卡卡的,是為什麼?』 『我右邊圓肩,要怎麼改善?』 『我有脊椎側彎,有辦法透過運動變回來嗎?』 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回覆,或給答案。 沒有看到實際狀況、實際的評估以及細問整體狀況, 給出來的答案並不一定準確。 我們看/感受到的現象的背後可能有其他潛在問題,需透過完整現場評估才會了解。 很多身體問題不是我們想想的那麼單純,用問的就可以找到答案。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,我是怎麼做評估與找出病因的。 在謎團裡找答案是治療師的職責 相同的『症狀』、『現象』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, 自身的身體問題不一定能直接應用在另一個人身上。 以下是我的思考脈絡: 一、病史 了解個案的舊傷、受傷時間等。 紀錄是否有癌症史、心臟病史、家族遺傳疾病等。 藥物使用:止痛藥、血壓血糖藥物、類固醇、注射。

Physiotherapy

3 min read

線上問診問不出東西,實際評估最準
線上問診問不出東西,實際評估最準
Physiotherapy

3 min read


Mar 22

圓肩不一定要練背

圓肩(round shoulder)大概是這幾年在姿勢矯正、肩頸痠痛、健身領域被討論最多的議題。許多文章已經有針對圓肩做過許多介紹與成因,提供改善圓肩的建議不外乎:練背、放鬆胸大肌、姿勢調整等等。 除了上面的建議,這篇文章提供其他關於『圓肩』的想法與改善的方式。 先找到造成圓肩的『原因』 圓肩可能伴隨疼痛、痠痛、頭痛、緊繃、疲勞、喘、無力、麻木等問題。 因此很多人會誤把『只要圓肩改善了』就『能解決我的問題』連在一塊,一昧地改善肩膀外觀的問題。 這邊想要先跟大家講一個觀念, 解決圓肩之後,原有的問題不一定會得到改善。可能還要尋找更源頭的問題。圓肩是一個『現象』或『結果』,是由很多問題產生。 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問題源頭: 習慣某一個固定姿勢:無意識減少身體的自由度。 直立能力下降:大腦無法提供正確的指令,肌肉筋膜無法運作。 核心失能:呼吸功能受限、腹內壓減少會和圓肩呈現負循環。 柔軟度下降:可能是肌肉、關節等物理性的限制。

Spine

5 min read

圓肩不一定要練背
圓肩不一定要練背
Spine

5 min read


Feb 15

這些人容易脊椎側彎,可以從哪些徵兆看出來?

自從開始接觸大量的脊椎側彎個案之後,發現這個問題越來越普及。 從輕度到嚴重的都有,且大多是發生在學生族群。 許多家長表示: 『他們沒有想到自己的小孩有脊椎側彎,所以也不會特別檢查』 等到學校發現的時候角度已經很大了,需要花更多心力&金錢來把脊椎矯正回來。 就我自己的經驗, 平均一個孩子需要的治療花費大約為:3–15萬(有製作背架會花更多)。 平 …

Spine

4 min read

這些人容易脊椎側彎,可以從哪些徵兆看出來?
這些人容易脊椎側彎,可以從哪些徵兆看出來?
Spine

4 min read


Dec 31, 2022

女生哪些部位容易運動傷害,要怎麼聰明運動?

喜歡運動的妳是否會害怕運動傷害? 男性與女性在生理結構與內分泌上有許多不同之處。 造成運動傷害的機轉也會有所不同。 女性在運動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呢?這篇內容供你參考! 女生哪些部位容易因為運動而受傷? 1. 膝蓋 前十字韌帶撕裂傷: 女性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機率高達男性的10倍。常發生在需要快速變換方向的運動項目。 髕骨不穩定: 髕骨是膝蓋前尖尖的游離骨,當他不穩定的時候會影響大腿肌肉的收縮表現, …

5 min read

女生哪些部位容易運動傷害,要怎麼聰明運動?
女生哪些部位容易運動傷害,要怎麼聰明運動?

5 min read


Nov 7, 2022

扁平足必看!足弓要撐起來除了靠足底筋膜還有…

並不是腳趾抓抓毛巾就能了事 — 扁平足是什麼 扁平足是低足弓的俗稱。 可能因為先天發育問題、肌力不足、足部受傷、退化、體重過重所產生。 扁平足族群有幾個常見的外觀表現: 內側的足弓空隙少,大拇指關節內側有厚厚的繭。 從足部後方看,會看到跟骨往內塌陷。

Footwear

4 min read

扁平足必看!足弓要撐起來除了靠足底筋膜還有…
扁平足必看!足弓要撐起來除了靠足底筋膜還有…
Footwear

4 min read


Oct 12, 2022

坐骨神經痛就是要把脊椎拉開?

近期我遇到一個個案,他有坐骨神經痛的問題超過2年。 只要一個姿勢太久(尤其是久坐),他會感到右大腿及小腿麻木不適。 在過去的半年中,他一直在復健科熱敷及拉腰,但都沒有好轉。 大部分的人認為坐骨神經痛與『脊椎壓迫到神經』有關,因此『把脊椎拉開』變成他們心目中的首要治療方式。 與大家說明一個重要觀念: 坐骨神經痛只是一個症狀,只要某些因素壓到坐骨神經,就會產生疼痛。 壓迫坐骨神經的原因有很多,且不一定是脊椎造成的壓迫,要透過檢查才能確定。 這篇文章會讓大家更了解坐骨神經痛,繼續看下去吧! 坐骨神經在哪 坐骨神經是全身最大的神經。 由腰椎第4、5節的神經與腰骶神經叢往下匯集而成叫做坐骨神經。(如下圖) 廣義來說,這神經會經由腰部往下經過臀部、大腿後側、小腿後側一直到腳底前外側。(神經在通過不同區域會有不同名詞) 因此,只要在某一段被擠壓到一定程度,就會產生坐骨神經痛的症狀。 哪些地方的病變,會讓坐骨神經被擠壓?

Physical Therapy

5 min read

坐骨神經痛就是要把脊椎拉開?
坐骨神經痛就是要把脊椎拉開?
Physical Therapy

5 min read


Sep 16, 2022

已經成人了,脊椎側彎還需矯正嗎?

惡化風險是關鍵 — 最近我遇到一位脊椎側彎個案,故事是這樣的: 小時候被診斷出脊椎側彎,因不嚴重所以沒有治療。 長大後在某次的體檢,照X光發覺自己脊椎側彎角度有些增加。 怕以後會越來越歪,所以想說還是得處理。 以為脊椎惡化只有青少年會遇到,沒想到成年人也會? 不曉得成年人矯正脊椎是不是必要的? 你是否曾經也問過類似的問題?快來看看! 惡化風險是關鍵 脊椎會不會惡化、要不要矯正主要依據『脊椎側彎的惡化風險』值。 惡化風險是根據骨齡、脊椎側彎角度(Cobb angle)以及實際年齡所得到的。 骨齡是從0–5排序,5代表成年、0代表尚未發育。 通常高中以上的人骨齡為5,也代表身高不會再變化。 計算惡化風險 第一步,先計算惡化因子。 例子1:25歲 (以18歲作為實際年齡帶入公式計算),骨齡5,脊椎側彎角度30度。計算出的惡化因子是0.8。 例子2:19歲 (以18歲作為實際年齡帶入公式計算),骨齡5,脊椎側彎45度。計算出的惡化因子是1.7。

Spine

4 min read

已經成人了,脊椎側彎還需矯正嗎?
已經成人了,脊椎側彎還需矯正嗎?
Spine

4 min read


Aug 22, 2022

心情不好 疼痛好不了

大部分的朋友們過去都有受傷的經驗,有些人一下子就不痛了,有些人則覺得受傷的部位沒有完全痊癒。 下背痛、頭痛、關節退化痛是大家最常就醫的問題。 而這些問題的共同點是『症狀起起伏伏』、『容易拖很久』、『疼痛時間持續很長』,演變成一個慢性的疾病。 當身體一直感受到疼痛時,心情也會受到影響。 心情低落時會害怕疼痛再次出現,更不利於身體的恢復,產生一個惡性循環。 疼痛的分類 疼痛其實分成很多類型,先了解疼痛才能知道如何趕走它。 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發生在受傷當下及受傷後三個月內。常伴隨著紅、腫、熱、痛。 在這個時期身體會有所謂的發炎期,疼痛感也是較為劇烈的。 你可能會因為痛的關係而減少活動量,以及暫時使用輔具幫助日常活動。 常見的例子有: 一週前扭到腳,腳踝還腫著無法正常行走。 手指剛吃到蘿蔔,無法彎曲手指頭,覺得手指脹脹的。 閃到腰,身體無法挺直,需要休息幾天才會緩解。 跌倒後的傷口還沒癒合,須妥善包紮保護受傷組織。

Pain

6 min read

心情不好 疼痛好不了
心情不好 疼痛好不了
Pain

6 min read


Jul 21, 2022

醫事人員的身心辛苦談

之前有一位患者曾經跟我說: 『你們做物理治療這一行很好誒,懂這些知識,都不會受傷!』 當下我笑笑的帶過説:『至少受傷了同事會幫忙。』 醫事人員或許比非醫療專業的人還要懂人體解剖、動作機能、傷害機轉等等,但是真不會受傷嗎?答案是:會。尤其是職業傷害。 醫事人員的職業傷害 讓醫事人員在職場上受傷的方式不外乎: 反覆動作與勞動:徒手治療、彎腰幫別人打針、久站、開刀時一直維持同樣姿勢等。 技術不熟練:沒有運用好的出力方式、沒有善用輔助工具。 工作時間長:工作與休息的比例不對等。 職場壓力:時間壓力、患者負面情緒、工作量大、同事與上司壓力,還有最新的疫情人力不足壓力等。 醫事人員的職業傷害包含著有形的身體損耗,和無形的心裡壓力。 這些身心壓力會造成身體肌肉骨骼以及睡眠上的問題。 根據過去的統計, 肌肉骨骼相關不適感: 以助產士與護理師比例最高(84%),其次為治療師(74%)皆有過身體不適的經驗。 自覺姿勢及用力方式不佳: 以助產士與護理師比例最高(26%),其次為治療師與行政、院內研究人員(17%)。

Careers

6 min read

醫事人員的身心辛苦談
醫事人員的身心辛苦談
Careers

6 min read


Jun 24, 2022

前十字韌帶傷後要練成怎樣才能防再受傷

大部分的前十字韌帶傷害是來自於運動,大約佔運動族群的3–15%。 接受前十字韌帶手術的人比例非常高,但手術後並非立即打球或運動,也不是覺得自己能運動就隨意跑跳碰。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評估與復健,因為一個不小心有可能十字韌帶會再斷。 根據過去研究統計,手術後一年內再度撕裂傷的比例高達20%~50%。 許多人常常會問:應該要復健到什麼程度再回去運動比較安全呢? 以下提供你一些建議! 有6大重點 需滿足每一項才能回到原本的運動強度(尤其是會有碰撞、急停的運動項目)。 復健過程當中,當然適當的增加運動強度及動作的嘗試還是必要的喔! 1. 組織癒合:沒有任何紅腫熱痛 受傷或開刀過後,膝關節部位及開刀產生的傷口會引發腫脹及發炎。 在正常的復原過程當中,紅腫熱痛的現象會在一個月內消失(若合併半月板受傷者可能需要更久時間)。 由於復健強度會隨著身體的能力而提升,有時候會產生短暫的發炎反應而帶來些許不適感。如果這現象在2週內消失,可視為身體因為活動量增加的適應反應。若持續2週以上,則需調整復健量及就醫做詳細檢查。

Acl Reconstruction

5 min read

前十字韌帶傷後要練成怎樣才能防再受傷
前十字韌帶傷後要練成怎樣才能防再受傷
Acl Reconstruction

5 min read

杜婉瑜 Diane

杜婉瑜 Diane

87 Followers

物理治療師 女性運動與姿勢矯正 physiotherapist, MS, CES 醫骼運動物理治療所 創辦人 https://www.eager-physioclinic.com/

Following
  • Shirley Physio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

    Shirley Physio 賴冠帆物理治療師

  • 鄭安廷( Andy Cheng )

    鄭安廷( Andy Cheng )

  • Ina Wang

    Ina Wang

  • Ed Kung

    Ed Kung

  • Jacqueline Law

    Jacqueline Law

See all (9)

Help

Status

Writers

Blog

Careers

Privacy

Terms

About

Text to speech